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党和国家迎来又一个历史性时刻。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举措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对卫生健康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关口,我们面临着深化医改、推进卫生健康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如何深刻把握《决定》精神,理解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内涵?如何精细谋划、持续推进医改各项部署?且听权威专家和资深管理者带来的深度解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多项重要内容,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新质生产力

是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高质量发展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2021年5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推进医学技术创新作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并提出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强公立医院主体地位,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等明确要求。

在体系创新方面,要求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13类国家医学中心、125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高质量医学、医疗中心相继建成,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明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持续提高,带动全国医疗水平提升;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补齐短板,提升省域诊疗能力,减少跨省就医;发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按照网格化布局,探索一体化管理,为居民提供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连续性服务,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在模式创新方面,要建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患者在医院内就医的服务模式(如MDT等)、医院间关联协同的诊疗模式(如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等)创新,打造集预防—诊疗—康复—慢病管理—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全维度、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医疗服务体系。

在管理创新方面,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将基于人的经验管理与基于制度和标准的循证管理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的精细化、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借助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将医院管理精准到科室、精准到诊疗组、精准到每个医务人员和重点病种,科学评价绩效,引导医院回归功能定位,激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内生动力,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在技术创新方面,医学科学技术创新应面向人民健康,围绕解决重大健康问题进行布局,锚定国家战略需求和医药卫生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将临床资源的数量优势转变为创新的质量优势,开展医学技术研究和创新,并通过技术转化落地回归临床应用,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高水平医院

引领高质量创新



为贯彻落实《决定》的决策部署,高水平公立医院要在高质量医学科学技术创新方面做主体、起主导、当主帅。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高水平公立医院是解决人民群众疑难危重症诊疗问题的主战场。医生在医学科学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贯穿始终,是临床需求的提出者、医疗创新的发明者、技术发展的协助者、临床试验的执行者和医药产品的使用者。高水平公立医院处于创新链、产业链和应用链的结合点,是连接患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的枢纽。既要把患者的诉求转化为技术问题,精准反映至研究机构和企业,又要从临床应用或疾病防控角度开展临床研究,设计研究方案并组织实施。

依托高水平公立医院,按照揭榜挂帅的思路,围绕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建设若干国家医学中心,形成一批医学研究高峰、成果转化高地、人才培养基地以及数据汇集平台,推动解决一批药品、医疗设备、疫苗等领域“卡脖子”问题。


创新驱动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重要指示,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是建设高水平创新基地平台。瞄准生物医药科技前沿,聚焦重大需求,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转化医学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建设,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学仪器装置等资源性和数据性平台建设。

二是加强转化医学设施建设。围绕人类重大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建设转化医学研究设施,推动医学基础研究成果快速向临床应用转化,提高诊治水平。

三是大力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充分发挥高水平公立医院在需求提出、研究组织、成果转化应用和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定期开展重要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加强诊疗规范技术标准研究,选择创新药物及疗效确切的重大产品技术联合攻关。

四是推动“医研企”协同创新。支持高水平公立医院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骨干医药企业和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探索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模式,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五是注重“全链条”协同创新。以加快临床诊疗和疾病防控等应用为导向,统筹推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研发、临床应用与规范化推广、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等环节的“全链条”创新,加强多学科交叉,支持公立医院建立健全内部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完善内部技术转移功能。

六是加快培育和集聚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以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国家重大科技研发平台和科技计划项目为依托,着力培养一批优秀学科带头人、首席科学家、临床研究领军人才;以各类“医研企”创新基地依托,加快培养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领军人才。

七是重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驱动。推动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推动智能医疗设备和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十四五”期间,要充分发挥高水平公立医院的主体、主导、主帅作用,通过发展医疗领域新质生产力,推进医学创新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支撑,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文: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院长 许树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