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医疗反腐重点任务公布。

01

严查耗材、设备、招投标腐败问题

监管重点向生产端覆盖


9月9日,上海卫健委等十四部门发布“《落实〈2025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任务分工方案》)。

在国家版《关于印发2025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基础上,进行部分任务分工。

图片

通知提到,将行风管理要求融入医药购销领域行政管理全流程,加大行政执法和司法办案力度。要加强医药领域专项审计,将监管重点向生产端覆盖。引导医药企业规范开展经营推广业务。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运行、医保基金使用、以及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大型设备购销、基建和信息化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监管,密切与纪检监察机关的联系。统筹实施跨部门综合监管、医院巡查、联合惩戒,协同发展医疗监督领域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的实现路径和举措。

02

医疗反腐四大重点任务公布

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任务分工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全面强化纠风工作顶层设计、持续深化医药购销领域治理、系统纠治医疗服务乱象、扎实推进保障落实工作四大重点任务。

具体重点梳理如下:

● 紧盯“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

聚焦高值耗材、设备、招投标等关键环节


坚决防止行业不正之风反弹回潮,加强医药卫生领域新型、变异和隐形问题研判预警,紧盯“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聚焦药品、高值医用耗材、医用设备、基建和信息化项目招投标、后勤服务等监管重点,持续规范检测样本外送、外配处方项目审批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行为,加大行政执法和司法办案力度。

在国家版《工作要点》中同样提到上述内容。在近期中纪委曝光的医疗腐败案例中,多次涉及医疗设备采购腐败,包括关键人物利用职务便利,为供应商在业务承揽上提供帮助、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等。

大数据监督筛查也极大提升了对隐形问题的研判。如截至8月,浙江省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逐步拓展到招投标、医疗医药、民政等众多领域,累计产生红色预警信息19.8万条,查实率73%,转问题线索5.9万件,挽回损失14.09亿元。

● 加强医药领域专项审计

《任务分工方案》提到,发挥穿透式审计监督优势,加强医药领域专项审计

统筹运用处方抽查、智能提示、飞行检查、绩效评价、医院巡查、异常住院费用病例核查以及统计、审计、投诉处置等手段,重点聚焦患者隐私保护、基因检测、辅助生殖、医疗美容、儿童近视防控、医学证明开具等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落实公立医疗机构行风管理制度要点,加强机构内专项审计监督,健全内控合规管理体系,建立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加大违规责任追究力度,完善机构内行风管理配套措施。

观察今年各省发布的审计工作报告可以发现,多地披露了大量公立医院药品、耗材、医疗设备采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其中广东省《2024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提到,6家医院通过违规设置排他性参数等方式变相指定供应商,招投标程序流于形式,涉及医疗设备采购项目13个、1.76亿元;7家医院接受耗材经销商提供的免费或低价医疗设备后,违规捆绑采购试剂耗材,涉及9596.12万元。

按照国家要求,今年审计部门对于公立医院的监管将是穿透式的,各项采购环节将面临更严格的“经济体检”。

● 加快药品、高值耗材集采提质扩面

加快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提质扩面,优化省级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和智能监管平台。

近期第六批耗材国采和大型联盟集采文件和消息陆续传出,高值耗材集采在今年仍然势头不减。但“反内卷”的趋势已经显现,多数集采品类产业已经逐渐走出低价内卷效应,行业向高质量生态发展。

● 推动医药代表合规管理

加强宣传引导,鼓励医药企业参考《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指引》加强合规管理,推动医药代表在医疗机构内的合规管理,持续净化医药购销秩序。

在《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指引》《医药代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文件发布后,医药代表的职业发展和生存环境正在经历革新。“三定两有”(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有流程、有记录)已成为各大医院对医药代表的统一要求。

● 打通监管通路,监管重点向生产端覆盖

打通从原材料采购、药品耗材生产、招标采购的监管通路,将监管重点向生产端覆盖。探索建立药品生产加工到流通使用全过程可追溯机制,全面推进药品耗材追溯码全场景采集应用。

● 行贿人、受贿人“黑名单”制度,开展医德医风集中整治

完善医药购销领域行贿人、受贿人“黑名单”制度和不良单位记录制度

落实对业务指导的医药行业社会组织督促职责,规范兼职取酬、期刊管理、会议举办,严格分支机构设立审批,积极引导行业组织提升专业化水平和公信力。

压实医疗机构责任,切实履行医德医风管理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医德医风有关问题集中整治,健全完善行风相关制度,实现医德医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对个别医务人员违背医德、败坏医风,损害公共利益、患者权利和行业形象的要“零容忍”,严肃处理。

附全文:

图片

来源:赛柏蓝器械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