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去年5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医保基金监管“五方责任”,明确了医保行政部门监管责任、医保经办机构审核检查责任、定点医药机构自我管理主体责任、行业部门主管责任、地方政府属地监管责任。其中,公立医院作为定点医药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合规使用医保基金方面,也有了更加明确的路径。可以说,如何落实自我管理主体责任、合规使用医保基金,已经成为摆在广大公立医院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近年来,一些公立医院先行一步,探索建立了诸如院内自查自纠、大数据赋能等医保基金使用管理的创新举措。本期将陆续推出部分医疗机构的好经验、好做法,以供借鉴。






近年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重医附一院)按照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发展的要求,将攻克医保基金监管难题作为加强医院医保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突破口,出实招、亮新招。


重医附一院大力推行“数字飞检”模式,创新构建了“数字飞检”数智自查自纠的医保基金监管体系,推动实现了监管方式从人工抽审向数字审核的飞跃、监管广度从病例抽审向全面覆盖的拓展、监管深度由医院层面向科室及医务人员层面的转变,有力保障了医保基金的安全合理使用。


以大势为引领 全新认识监管意义


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各方共同的政治责任,也是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具体举措。医保基金监管不仅是经济课题,更是关乎人民福祉和社会稳定的民生课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在推进医保基金监管工作中,重医附一院坚定站位、着眼长远,切实增强做好医保基金监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做好医保基金监管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医保基金作为公共资源,应当公平、公正地惠及每一位参保人员。医保领域存在的欺诈、滥用医保基金等违规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强化医保基金监管,严厉打击违规行为,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举措。


做好医保基金监管是医保制度可持续运行的核心要点。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是医保制度可持续运行的基础。违规使用医保基金,不仅会导致基金的浪费和流失,还可能引发基金的支付危机。加强医保基金监管,规范医保基金使用,是确保医保制度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之策。


做好医保基金监管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医保基金监管能够促使医疗机构规范诊疗行为,合理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能够推动医疗机构从追求数量型向注重质量型转变,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粗放管理型向精细管理型转变;能够助力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医疗需求。







以问题为导向 全面创新监管方式


针对医保基金被动监管、逻辑规则与临床实际不符、人工审核效率不高等问题,重医附一院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先进管理理念和前沿技术手段,将相关规则植入医院HIS(管理信息系统)等业务系统,形成“133”全流程智能监管系统。该系统包括一套规则库,医护工作站、收费工作站、审核管理系统三个功能模块,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管控节点。医院基于该系统,创新构建了以数字飞检模式为核心的数智自查自纠的医保基金监管体系,从制度、机制创新层面探索医保基金监管的新路径。


第一,科学设计“数字飞检”管理体系。

医院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院长为主任委员的医保管理委员会,构建“院—处—科—临床”四级医保管理体系;成立了医保基金使用监督管理委员会,下设监管办公室及院内监管专家组;制定了医保基金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及奖惩规定,常态化开展“医保基金监管主题年”活动,基本形成每月数据自检、季度模拟飞检、年度专项行动的自我监管模式。

医院利用“数字飞检”模式,及时、便捷、全面、精准、闭环开展“模拟飞检”,变被动监管为主动自查,形成发现问题、反馈问题、纠正问题的良性循环,有效缩短了管理反馈时效,显著减少了违规成本。


第二,建立健全基于临床规则的知识图谱。

医院自主设计开发了医保违规自查软件“医保飞检盒子”,建立了以循证医学和国家临床指南等权威医学知识、医保支付政策、物价收费政策、医保监控规则、阈值监测指标、大数据异常分析结果、医保负面清单等为基础的知识图谱,并构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规则库。目前,该规则库包含近30个类别超5000条监管判断规则。

“医保飞检盒子”通过与医院EMR(电子病历系统)、HRP(资源管理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系统)等业务系统的有效交互,提高了规则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知识图谱与临床实际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规则的精准适应和全面覆盖,确保了规则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同时,“医保飞检盒子”可以运用前沿的算法、机器学习和智能预警等技术,对海量的医疗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迅速识别问题并发现潜在风险;而后再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模型,结合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构建医保基金监管数字化协同工作场景。


第三,不断创新监管方式。

事前:医院将医保基金监管关口前移,通过系统进行事前提示、预警。如开发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功能,有效防止冒名就医行为;开发急诊转住院报销一键办理、外伤联网结算自动控制、不予支付诊断提醒等功能,有效控制违规医保联网结算行为。

事中:医院梳理了医保基金监管的共性问题,利用数据筛查技术,建立了“2345”事中智能监控体系,即聚焦项目监管、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监管二个维度,价格管理、医保管理、医疗管理三个方面,药品、耗材、检验检查、诊疗项目四个要素,医嘱、记录、报告、收费、诊断五个一致。在诊疗过程中,通过系统进行预警、提醒,可以有效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和收费计费行为。

事后:医院以“医保飞检盒子”为工具,助力构建院内医保基金使用风险防范机制。


第四,深入强化部门联动。

医院运营管理处医保科积极加强与医务、护理、设备、药学、财务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建立信息共享、联合监管等高效工作机制。医院通过凝聚各方监管合力,形成了相向而行的良好态势,提高了医保基金监管的威慑力和执行力。







以实效为目标 全力确保监管到位


运用“数字飞检”模式开展院内常态化的自查自纠,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重医附一院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全力确保医保基金监管取得显著实在的效果。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医保基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具体职责分工,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协同抓的良好工作格局。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解决监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有力推动监管工作顺利开展。


强化人员培训。持续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重点围绕医保基金监管、合理诊疗、合理收费等方面展开。定期组织专业课程学习、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活动,全面提升医务人员在医保基金监管方面的政策理解和运用能力,增强合理诊疗的意识与技能,提高收费行为的规范性。


严格考核问责。建立完善的医保基金监管考核机制,将监管工作纳入部门和个人绩效考核的重要范畴。对违反医保、物价政策的部门和人员,严肃追究责任,确保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医保基金监管永远在路上。重医附一院将持续健全内部医保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医保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高度重视行业规范,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切实维护医保基金安全,全力守护人民群众“救命钱”。









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罗勇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