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年来,以四川为代表的西部省份逐渐进入第一方阵。在全国医改的画卷上,四川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卫生杂志微信公众号近日连续推出“看四川”系列报道,翔实描绘四川医改的生动气韵、清晰轮廓和斑斓色彩。




看四川·体系构建篇——
聚力建设医学“高峰”“高原”“高地”
近年来,四川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等小病在乡村解决”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四川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四川省“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等文件要求,构建主干有“高峰”、区域有“高原”、市(州)有“高地”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四川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高位推动
构筑国家医学“高峰”
坚持政府主导。将支持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规划纳入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成立由省长任组长的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专项工作组。制定出台《四川省支持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政策清单》《四川省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政策清单》。
推进委省共建。与国家部委、省市部门、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召开工作推进会议,协同推进四川省支持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积极推动华西医院“辅导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支持华西口腔医院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华西第二医院国家儿童区域(西南)医疗中心建设。
汇聚多方合力。支持华西第二医院天府医院(四川省儿童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泸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德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南充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宜宾医院第四、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与此同时,均衡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布局,实施“卓越、精品、支撑、培育”临床专科高质量发展工程。计划到2025年,分别建设国家、省、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70个、300个、500个、1000个,形成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引领、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为核心、市(州)级临床重点专科为支撑、县级临床重点专科为基础的“顶天立地”临床专科体系。
着力均衡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四川省统筹考虑省域内不同层级、不同地域专科布局的建设要求,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创建逐步向省市级医疗机构倾斜。“十四五”期间,四川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7亿元,用于支持20家医疗机构建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0个。
2020年,国家口腔医学中心落户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统筹发力
建设西部医学“高原”
坚持政策引领。印发《四川省“十四五”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及实施方案,聚焦区域内群众急需、医疗资源短缺、异地就医突出和重大疾病应急救治的需求,优化全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到2025年规划设置3个省医学中心和50个省区域医疗中心。
分批分类实施,有序推动“双中心”设置。四川省人民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分别设置省级医学中心,在客观、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分五大片区设置首批3个专业14个省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推进建章立制,建立跟踪问效机制。将“双中心”设置工作与省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战略相结合,与医疗资源规划布局、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医联体建设、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医学人才培养等工作挂钩,探索与医改重点工作任务有效衔接、相互影响的考核机制,将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医疗辐射带动、“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改革措施纳入监督考核范畴。
在建设“双中心”的基础上,着力建强建优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首先,在强化顶层设计方面,聚焦重大疾病救治、群众急需、“一老一幼”以及异地就医占比较高的专科,统筹规划全省五大片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数量和建设方向,从专科规模、医疗技术、诊疗模式等不同角度,重点开展“普惠10个+特色5个”专科建设,让患者不出片区就能享受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其次,在强化推动落实方面,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开展“临床重点专科扩容惠民行动”。出台《临床重点专科扩容惠民行动实施方案》,由省卫生健康委领导带队到部分项目单位开展实地调研指导,推动临床重点专科各项工作部署落地见效。“十四五”以来,共争取省级财政、市级财政和医疗卫生机构配套资金共6.75亿元,先后支持49家医院建设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36个,覆盖26个专业,实现全省21个市(州)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全覆盖,全省五大片区专科类别设置均衡建设。
同时,持续推行精细化管理,制定出台临床重点专科管理办法,建立“省卫生健康委统筹、市(州)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主管、项目单位实施、项目管理办公室推进”的四方管理体系。打造1个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管理系统,实现专科数据高度集中化、结构化、运算化。制定29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遴选评估标准,探索分类评估考核机制。建立月(周)报和年度绩效报告监管机制,进一步督促临床重点专科财政补助资金高效有序执行,专科管理进一步科学化、流程化、标准化。
均衡发展
打造全域医学“高地”
一方面,持续推动市域医疗综合服务能力提升。
强化统筹推进。立足市(州)级公立医院提标创等发展目标,引导医院加强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设备投入,提升医疗技术和科研能力水平,全力构建以市级医院为引领的区域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服务体系,支持市办医院以转诊、会诊、学科建设等为纽带加强与县办医院的分工协作。引导省内高水平医院向医疗服务能力薄弱和边远地区发展分院区,推动全省区域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强化指导监管。四川省卫生健康委指导各市(州)将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纳入地方规划,立足地方实际,研究确定区域内市级和县级建设项目年度建设计划;指导各市(州)立足本地居民健康需求和医疗服务供给状况,重点围绕肿瘤科、心内科、胸外科、普外科、呼吸科、产科等基础专科,建设发展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引导各市(州)和项目单位树立“结果”意识,高效规范推进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十四五”以来,全省共创建市(州)级临床重点专科544个,覆盖儿科、妇产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普通外科等近40个专科类别。同时,为补齐民族地区专科能力短板,先后争取省级财政投入1400万元,支持阿坝、甘孜、凉山等3州8家医院建设市(州)级临床重点专科11个。
另一方面,深入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围绕“提升核心专科、夯实支撑专科、补齐短板专科、打造优势专科”的目标,持续推动县级医院发挥“龙头”作用,实施县域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项目并印发实施方案,持续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促进县域医疗资源整合共享。“十四五”以来,全省共创建县级临床重点专科939个;2021年以来,争取中央财政资金4.2亿元,用于支持全省2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41个脱贫县和1个中西部医疗服务能力薄弱县人民医院开展重点科室建设。
在此基础上,持续加强县级医院诊疗能力提升。不断拓展县医院疾病诊疗范围,提升诊疗技术难度,加快推广适宜技术、内镜及介入治疗等微创技术的应用,加强病理、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和消毒供应等中心建设。2020年至2022年,全省县级医院重点科室及专业组开设数量不断增长,超过95%的县医院能够掌握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妇科、骨科、儿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化诊疗。

供稿及图片: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