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过去一年开展了2000多台手术,以多发伤、复合伤手术为主,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超过99%,这是我个人职业生涯中最高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创伤救治中心主任王韬教授告诉“医学界智库”。


王韬主任的职业生涯开始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是一名骨科医生。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最新发布的“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骨科榜单上,上海六院的骨科位居全国第二。2019年,王韬被人才引进至上海市东方医院,任东方医院急诊医学部常务副主任兼急诊创伤外科主任。2022年10月,王韬主任出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创伤救治中心主任。


如今这个由他一手创建的新学科,年门急诊量已达到10000人次,年手术台数达到2000台。目前其医疗服务半径已经超过200公里,最远达到舟山群岛以东洋面100海里。


白手起家,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团队凝聚战斗力形成良性学习氛围,拉齐同质化医疗水平?又如何把科室招牌打出去,得到患者的高度认可?近日,“医学界智库”探访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创伤救治中心主任王韬,请他来分享新建科室背后的故事。


首诊治疗制

每个医生都要独当一面,争分夺秒


位于新村路的同济医院是普陀区唯一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也是同济大学附属医院和上海市文明单位。


创伤中心的接诊区域位于同济医院门诊二楼C区,约30米长的通道两侧,依次是创伤复苏室、清创手术室、创伤诊室、留观室等创伤救治的专属空间。连同8楼的急诊外科病房,该创伤中心核定床位44张,目前的床位使用率一般都要超过150%。


“抢救室、清创室、观察室等都在一个通道内非常近的地方,将患者在不同功能区域转运的时间降到几乎为零,而同一组医护人员不间断全程救治同一个患者,抢救效率自然就高了。”同济医院急诊创伤救治中心主任王韬介绍,医院还建设了属地化管理创伤中心的急诊外科,负责多发伤、复合伤等创伤患者的首诊和生命救治,同时也服务于急诊相关的各个科室。


有了好的机制,更要有过硬的技术,同济医院创伤中心不仅建设了上海首个“断指再植中心”,完成了院史首例断掌再植、断足再植、移位再植等高难度手术,还通过危重创伤一体化救治技术,切实将“首诊负责制”提升为“首诊治疗制”。


“首诊治疗制的核心是抢救生命,生命体征稳定后,确定性手术则由专科医生负责。”在王韬看来,创伤中心医生不仅要开展损伤控制手术,更要掌握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等抢救生命的技能。“这些技能和操作以往常由不同科室负责,现在创伤中心医生基本全部掌握,流程效率就会更高,实现创伤的一体化救治。而创伤中心最大的痛点也就在于多学科交叉的管理和协调。首诊治疗制通过创伤中心医生的“一专多能”人才培养,以及外科、内科、急诊科医生的资源优化配置,解决了很多科室要交叉协调的问题,搭建出了一条最高效的绿色通道。”


据介绍,为了凝练核心能力,创伤中心将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断指再植手术成功例数等“小众指标”纳入了科室医生职称晋升的“规定动作”,最大限度提升创伤中心医生抢救患者生命的能力。


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同济医院创伤中心提出了医护一体化的培养策略,定期遴选优秀青年医生和护士进入学科的人才培养计划,并制定了断指再植、创伤营养、医学科普、质量管理等培养方向,实行导师制并定期考核,还开办了全国性的“创伤救治与断指再植技术学习班”。



创伤救治与断指再植技术学习班


在团队建设过程中,王韬也特别关注护士力量的培养,着力推荐护理人才脱颖而出,更好地在一线服务病人。“以往很多科室人才培养可能专注在青年医生,现在我们把护士纳入学科培养,是因为我们认为护理在学科理念上非常重要,且更长时间的与病人接触与交流,其医疗地位无法取代。”


走廊上挂满了两三层锦旗


在医院甘泉楼二楼的创伤救治中心走廊的一侧,挂着“生命有痛,有你真好”的科室座右铭,这也是同济医院急诊创伤中心所凝练的服务理念与学科精神。旁边的墙上挂满了牌匾和锦旗,堆叠了两三层。


创伤救治中心墙上锦旗


急诊创伤往往是突发意外事件,其中还包含了交通肇事、家庭矛盾、工伤事故、经济窘迫等社会百态,也就往往会成为感情宣泄和矛盾冲突的焦点。那么,同济创伤救治中心的患者满意度这么高,医护有何秘诀呢?


王韬告诉“医学界智库”,这要得益于“生命有痛,有你真好”的学科精神,就是要通过医者仁心、人间真爱让我们的患者能够感受到医护人员真好、白衣天使真好。同济医院创伤中心通过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乃至社会的全方位服务与呵护,探索出了一种互信、互助的新型医患关系模式,而这种模式也同步促进了临床救治能力的不断提升。


同济医院创伤中心“断指再植中心”的甘迪主任说:“我们抢救和收治的患者普遍对我们学科的治疗和文化产生了高度的认同感,短短几天的住院,也能和医护人员一起融入到这种文化氛围中。”这种认同不是刻意的,而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比如,有些肢体严重毁损的病人,经过尽力抢救最终依然不得不截肢,但患者和家属依然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因为他们非常明白医学的局限性。甘迪举了个例子,一次一位老年患者坐在推床上,甘医生蹲在地上为他处理伤口,患者家属来探视偶然看见,这伏地关爱的一幕让他非常感动。


王韬强调,“你真心为患者服务,自然就会得到认可。”因为从医疗满意度来看,满意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看技术看疗效,同济医院创伤中心自创立以来实现了来者不拒,应治尽治,通过过硬的技术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另一方面是人文情怀,医患的目标是一致的,只要充分理解医学是科学不是神学、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痊愈的,那么最终是可以实现医患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有14亿人口,每个人都是曾经的患者或未来潜在的患者,所以医患关系的进步也是社会文明的进步,尊重医生、尊重患者,其实都是尊重生命和我们自己。“生命有痛,有你真好”就是一种值得倡导的新时代医患关系。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