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3日,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单日完成手术量78台,刷新了医院纪录。


其中骨科19台、泌尿外科11台、肝胆胰外科6台、妇科7台、耳鼻喉科7台、神经外科1台、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台……



长长的手术清单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科室的择期手术安排。为确保当天手术顺利完成,手术麻醉科全体医护人员需按患者病情及手术要求,随时调整最优手术排台方案,优化工作流程,力争手术室使用效率最大化。


最后一台择期手术21:00结束。


每台手术都是一场必须赢的战斗。都需要临床医护术前的精心准备、手术麻醉科的默契配合、供应室器械的全力供应和后勤人员设备的有力保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所医院综合实力的展现。




记者丨赵鑫娜
通讯员丨赵莉勰 沈跃军



01

守护者



2022年,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与泌尿外科成功完成过一例特殊的全身麻醉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引起全身器官代谢紊乱,以心血管损害为主的瘤体。手术切除肿瘤是当时治疗嗜铬细胞瘤的一线方案。但该手术麻醉风险极高,因该类患者易出现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恶性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致死性并发症。此类手术对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要求极高。

麻醉科主任陈新德和泌尿外科主任郑俊彪多次会诊研讨,分析病情、制定术前准备方案。综合患者身体情况,指导患者入院前14天开始口服特拉唑嗪胶囊,术前3天扩容治疗。

经过完善的术前准备,手术当天,常规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顺利。术中患者血压一度升至250/130mmHg,最高达275/135mmHg,经过麻醉医生快速精准的处理,患者血压基本稳定在130-160/65-80mmHg之间。

肿瘤切除后,患者血压骤降至80/50mmHg,这虽然是瘤体切除后正常的病理生理变化,但如果不及时纠正儿茶酚胺水平,患者安全岌岌可危,经麻醉医生快速果断的处理后,各项指标维持在安全范围,生命体征也逐渐稳定。



手术历时3小时,按术前制定的麻醉方案有惊无险地完成了手术麻醉。经过麻醉镇痛及术后快速康复管理,一周后患者康复出院,经随访,预后良好。

“嗜铬细胞瘤不是很常见,以前手术死亡率达50%以上。20多年前我们已经在陆续开展此类手术,手术都很成功。”陈新德介绍。

随着外科的发展,手术的“禁区”越来越少,“奇迹”越来越多,打破这些禁区的,是多学科协作的发展,而麻醉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在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每年近万例的手术麻醉中,有主动脉夹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脑动脉瘤、腹主动脉瘤、腔镜食管癌、肺癌、胃肠肿瘤、嗜铬细胞瘤、脊柱侧弯矫形术等重大手术的麻醉,有多次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的成功抢救,还有多次出血量5000ml以上的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和复苏工作。

曾有一名63岁女性,因摔伤腹痛入院,入院时血压80/51mmHg,心率120次/分,已呈休克状态,初诊考虑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急送往手术室抢救。麻醉医生判断患者腹腔出血量巨大,在手术医生赶到前,迅速完成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等多项操作,同时维持循环相对稳定,为急诊手术创造条件。

进腹后,腹腔犹如一片血海——3000ml的自体血回收罐瞬间被充满,如何调控术中的凝血功能?如何把握患者心肌氧供需平衡?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这些,都是麻醉医生面临的严峻考验。

然而,雪上加霜的是,患者合并肠破裂,自体血不可用!如何阻止DIC的进展?如何预防进一步的心脑血管意外?如何避免多器官功能衰竭?

这些问题像一把把剑,悬在麻醉医生的头顶,只要有一把落下,患者生命将被至于险境。

好在麻醉医生临危不乱,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在这场与死神的搏斗中,慢慢占据上风。经过7个多小时的手术,患者终于转危为安,手术全程共出血14500ml,相当于全身血液换了3遍!

这样的“惊心动魄”,对麻醉科来说,早已司空见惯。

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最小手术患者仅3个月,最大患者102岁,2020年神经外科成功抢救医院历史上最小患儿的年仅16个月。其中都有麻醉医生在背后保驾护航。



麻醉科目前拥有麻醉医生22人,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8名,麻醉护士4人,在读研究生5名。

拥有12间高级别手术间,配有先进的麻醉机、监护仪、麻醉深度监测,另配有可视软镜、视可尼等处理困难气道的设备,控温毯、输血输液加温等保温仪器,超声机、血气分析仪、自体血回收机、除颤仪等更为临床科室开展各种新技术、新手术提供保障。

得益于严格的科室管理,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20多年来从未发生因麻醉因素导致患者死亡的病例,麻醉安全指标居嘉兴市前列。


02

定心丸


作为麻醉科学科带头人,陈新德曾荣获省、市麻醉质控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如战场一般的手术室里,陈新德希望成为一名身穿洗手衣,“身且从容,心且从容”的麻醉医生。

其实,1993年毕业时,他对未来执业方向充满迷茫。有位前辈建议他,不如考虑从事麻醉专业。

前辈说,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麻醉那时还是年轻的临床学科,既是外科里的内科医生,又是内科里的外科医生,包罗万象,兼容并蓄。陈新德瞬间找到了方向,于是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麻醉事业,这一干,就是31年。



期间,陈新德多次到上级医院进修,半年到一年不等。还经常前往全国各地优秀医院麻醉科观摩学习。

2007年在浙大二院进修时,有一次,陈新德得知周一被安排了两台心脏手术。因为之前没见过心脏手术,更不要说麻醉了,虽然已是高年资医生,他依然紧张到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觉。整个周末,他都在查文献、看视频、做笔记。

好在经过充分准备,陈新德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麻醉手术。那刻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他想他会永远记得。

执业这些年,陈新德碰到过千千万万个形形色色的患者,有些已挽救,有些却拼尽全力也没能挽救,他深切地体会到“生命不可承受之轻”,还有麻醉这份执业的责任“难以承受之重”。



尽管如此,陈新德从未有过对职业的怀疑。困惑、疲惫时,他总告诫自己,勿忘初心。

“对于医生来说,初心不是职称的高低,不是名气的大小,不是技术的优劣,而是我们选择这条道路时许下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当仅16个月的脑外伤患儿需要夜间立即手术而值班医生年资不高时,

当80多岁高龄老人术中出现急性肺栓塞情况危急时,

当车祸多发伤患者术中累积出血达14000多毫升生命垂危时,

当刀刺伤患者在手术台上三次心跳呼吸骤停命悬一线时……

接到科室医生的求助电话,陈新德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这道绿色的身影,就是团队和患者的定心丸。

“站在生与死的边缘,我们必须在高压下,做出最正确的决定和最及时的判断,我们不能放弃对每一个鲜活的生命最美好的期待。”

4年前,陈新德的初中班主任找到他,说自己支气管里有异物,可能是牙齿,反复感染有近2年,需要在支气管镜下取出,但医生告诉他,支气管镜下取异物会非常痛苦,如果不顺利,时间会较长,也可能会失败。

老师非常担心,咨询他这个做麻醉的学生有没有好的办法。这件事让陈新德决定,要在医院开展无痛支气管镜技术,以便为患者提供更舒适的诊疗服务。

经过精心准备,顺利完成了医院首例无痛支气管镜取异物术,该技术现已常规开展,后期更有了儿童无痛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等。



如今,除了各类手术的麻醉,无痛诊疗领域也都活跃着麻醉医生的身影。

比如,胃肠镜检查,不少患者因为害怕不敢走进内镜室,这种情况可以做无痛胃肠镜,就像门诊医生说的,做麻醉,睡一觉,醒过来检查就都做好了。麻醉科每年的无痛胃肠镜量超过8000台。

又比如,孕妇分娩前,家属担心产程长给孕妇带来痛苦,这时可以做无痛分娩。早在2010年,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已经在运用这项技术为分娩的妈妈们减轻疼痛了。如今,每年都会帮助超过800位妈妈,在相对舒适的体验中,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我们默默工作,默默向前,只愿在我们的守护下,每一位病人的诊疗过程,都能多一份舒适,多一份平安。”陈新德说。

来源:县域卫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