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AD)被称为"记忆的橡皮擦",全球每3秒就新增1例患者。现有药物多靶向淀粉样蛋白,却难以阻止认知衰退。上海瑞金医院王刚团队在《Nature》子刊发表的临床试验显示,鼻喷"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能使轻中度患者认知评分显著改善,效果优于传统药物。这种直径仅30-150纳米的天然囊泡,如何成为对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希望?让我们从科学证据出发,揭开这场医疗革命的面纱。

b83ee9999118be09341c8ad6fcab929.jpg

图:腾元宝



01

来自细胞的纳米特快专递

通过鼻腔喷雾直达嗅神经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天然载体,携带蛋白质、RNA等生物活性物质。与干细胞治疗相比,它没有分裂增殖风险,且能穿透血脑屏障——这道保护大脑的"安检门"曾阻挡90%的传统药物。瑞金团队选用健康捐赠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通过鼻腔喷雾直达嗅神经,避开全身代谢损耗。

该研究成果发表于General Psychiatry,论文标题为“Clinic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llogenic human adipose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derived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Alzheimer‘s disease: A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9例患者分三组接受不同剂量治疗,12周后中剂量组(4亿颗粒)认知评分显著提升:ADAS-cog量表(分值越高认知越差)下降2.33分,相当于延缓病程3-6个月;MoCA-B量表(评估综合认知)上升2.38分,最明显的是语言流畅性和视空间能力改善。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种效果在停药后仍持续至36周,累计改善达3.98分,远超多奈哌齐等胆碱酯酶抑制剂1-2分的短期效果。

02

疗效背后的双重密码

神经保护快递+微环境重建


显微镜下的外泌体像满载货物的集装箱,其治疗优势源于独特机制。

神经保护快递:外泌体携带的miR-21-5p等分子能抑制神经炎症,减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PET影像显示患者脑内突触活性增强,海马体积萎缩速率减缓。

微环境重建:不同于单靶点药物,外泌体可同时调节免疫、促进血管新生,形成"土壤改良"效应。动物实验证实其能使痴呆小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率提高47%。

但高剂量组(8亿颗粒)未达预期,研究者推测可能因纳入患者基线认知较差,就像给生锈的齿轮加过量润滑油反而无效。这提示精准剂量与适用人群筛选的重要性。


03

现实中的希望与挑战

未来十年的治疗图景


尽管疗效振奋人心,该试验仍存在局限。

样本量瓶颈:仅9例患者难以完全排除个体差异影响,如同用显微镜观察群体趋势。

机制黑箱:外泌体具体哪些成分起效?为何不减少β淀粉样斑块却改善症状?这需要更深入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相比年费用超5万元的Aβ单抗类药物,外泌体规模化生产成本可能降低80%。但现阶段其制备需严格质控,每批产品要检测200多项质量指标,避免携带致癌物质或病原体。


2025年上海瑞金医院启动多中心III期试验,计划纳入300例早期患者。同时期,美国FDA同期批准了类似外泌体产品的孤儿药资格,预计在今年8月,全球首款用于治疗DMD心肌病的疗法将面世;而在世界各地,相关的外泌体研发管线已经超过20项。

专家预测,未来可能出现智能外泌体+联合疗法的综合应用。

智能外泌体:装载特定核酸的工程化外泌体,像编程无人机精准修复神经元。

联合疗法:外泌体携带Aβ疫苗或BDNF神经营养因子,形成"鸡尾酒"式治疗。

正如王刚教授所言:"我们不是在延缓凋零,而是尝试重新点亮神经网络的星光。"这条路虽长,但每一步突破都为4000万痴呆患者照亮前行的方向。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布
内容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