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收到消息,暴力伤医事件又现。网传消息称,天津医院4月28日发生暴力伤医事件,医院运动损伤关节镜二科副主任医师骆巍在事件中遇袭,伤重离世。天津多名医疗界人士向知情者证实,该消息属实。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今日凌晨,还有公众号发帖,2025祝天津医院骆巍医师早日康复。
据公开信息,骆巍,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关节外科以及运动医学专家,天津医院数字骨科技术临床应用中心行政主任。
从事骨外科专业近20年,目前主要从事数字骨科技术个性化保膝以及运动医学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近5年第一作者共发表SCI收录论文5篇,共同执笔发表临床指南1项,共同执笔临床团体标准1项。承担天津医院进修班、天津医院数字骨科技术临床应用高级研修班等课程的教学,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
媒体报道称,目前尚不清楚行凶者为何伤医。4月30日,天津地区医疗机构加强安保。有天津医疗界人士称其所在医院已加强安保,对医院员工也逢人必检。有患者30日上午前往天津眼科医院就诊,称安检特别严格,其拍摄的视频显示患者在门口安检处排起长队。
对于此次暴力伤医事件,还有待主管部门披露详细信息。多名天津地区医生表示,这两天一直在等待正式通报。
目前,这起事件有几点可以肯定,这位资深的医生在这次事件中已经重伤去世。而且,医院已经加强了安保措施。
近年来,暴力伤医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让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极大威胁,也寒了广大医护工作者的心。他们在疫情期间逆行而上,不顾个人安危,守护着大众的健康;平日里,他们日夜坚守岗位,为患者的病痛而操劳。可如今,他们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面临着生命危险,这怎能不让人感到愤怒和痛心 ?
2020年1月20日
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被砍伤:陶勇医生在为患者检查时,被一名男子持刀追砍,导致后脑、胳膊等多处受伤严重,虽经救治脱离生命危险,但左手受伤对其从事精细的眼科手术造成难以修复的损害。
2021年1月26日
江西省吉水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胡淑云遇害:胡淑云医生在病房查房过程中,突遭歹徒曾某升持匕首连捅多刀,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5月17日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卢永田被砍伤:卢永田医生在出诊时,被一名男子突然抽刀捅伤,伤及肝脏等重要脏器,后经及时抢救脱离生命危险。
5月26日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孙晋虎被刺伤:孙晋虎医生被人用水果刀刺伤,嫌疑人此前并非其治疗的患者。
9月21日
福州东南眼科医院两名眼科医生被割伤:两名眼科医生在院加班期间被患者持刀割伤,其中一人被割伤气管,另一人被割伤颈静脉。
2023年9月4日
重庆奉节县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肛肠组主治医师刘医生被害:刘医生在病房的值班室里,被一名王姓男子持刀连捅14刀,当场身亡。行凶者是患者家属,因对手术效果不满而行凶。
2024年7月19日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李晟遇害:李晟医生在门诊诊疗中,突然遭到一男子持刀伤害,致多处严重损伤,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这些案例令人痛心,严重侵害了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破坏了正常医疗秩序。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伤医行为,维护和谐的医患关系,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和尊严。
说到底,医闹的本质其实就是医患之间信任破裂,患者认为自身或者家属的伤病结果,是医生施诊有误造成的。
这种信任危机,是医患关系内生的矛盾,很难彻底消除,而医生群体中的一部分害群之马,更加剧了这种危机。
比如医疗反腐中被踢出队伍的那些人,侵吞医保,卖无效药吃回扣,一千多万买的机器报账三千多万。
再比如拿患者健康当儿戏的那些人,前阵子不就有一个体育生左膝盖做手术结果切了右膝盖的软骨组织吗;还有怀孕的女孩儿当肾病治结果死亡的。
这些腐败或事故里,医生的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群众对医生群体的印象,其实是很撕裂的。
一些人眼里的医生,是像骆巍、陶亮、俞莉、李晟等这样,刻苦读书,卖力干活,细心负责,挣的都是辛苦钱。
还有一些人眼里的医生,就像医疗反腐被筛出来那些一样,上欺组织下骗群众,贪一单就能赚几十上百万,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坑蒙拐骗。
说这些不是为了说医生也有责任,只是想解释部分群众对医生的不信任感是从哪来的,而这种不信任,叠加上自己或亲属医治无效,很容易就会走向极端,演变成仇恨。
出事儿之后,把医闹者往死里骂当然爽,也很正确,但不去从根源上消除这种不信任感,只会有源源不断的医闹产生,这才是真的辜负了善良负责的好医生。
所以到底怎么消除这种不信任呢?
横看中外各国纵看人类历史,其实很难有永绝后患的方法,但做的比较好的地方一般是两个措施:
一是提高医生待遇,不光是加钱,还得减活儿。
医院内部一讨论医患矛盾,就呼吁医生要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让对方理解诊疗方案的合理性。
这是正确的废话,现实是,现在好多医生一早上看一百多个号,换谁来谁都得麻。
医生的职业倦怠是和医患矛盾一样严峻的问题,许多年轻医生在巨大的工作强度下管培期都熬不过,猝死的猝死,自杀的自杀。
医生自己心态都在崩溃边缘了,怎么可能给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呢?
就算有那个耐心,有那个时间吗?
而医生职业倦怠造成的另外一个后果就是,容易漏诊。
其实跟医生的能力水平真的关系不大,一早上看一百多个号,几个月下来,总有一两个疑难杂症在里面。
这种最可怕的是表面症状和普通病情差不多,难的是通过细微差别找到病因,这种混在一百多个号里,神仙也很难第一次就找出来。
事实上,很多所谓的“误诊”就是这么造成的。
这种患者病情被耽误了,怪医生好像也没毛病,但总感觉医生有点冤。
所以那些医生工作压力相对轻一点的,医疗质量就相对高一点,医患矛盾自然就少一点。
二是卫健委应该出来做好承接矛盾的角色。
患者怀疑医生误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双方知识不对称。
福柯说知识就是权力,在关涉生命健康的大事上,医生掌握绝对的知识就是掌握绝对的权力,患者除了服从其实别无选择。
那么一旦医治效果不如预期,有些患者就会怀疑医生是不是滥用了这份权力。
(这里依然是在描述事实,这种怀疑当然没道理,但是没办法,有些人就这种脑回路,就是有这种人,我们要解决的就是这种人的问题,所以要按他们的思路推。)
那么此时,引入一个高级裁判者就很有必要。
就像两个人有矛盾,可以去法院打官司,对判决结果不服气还可以二审,二审不服气还可以再审一样。
大家之所以不会选择大打出手、暴力解决,就是因为知道有靠谱的救济方式可以选择。
在医患矛盾中,承担法官角色的就是卫健委。
换句话说,面对挑剔的患者,卫健委应该站在医生前面,把风险隔离开。
给出调查结论也好,让医生写答辩也好,组织专家论证也好,只要给患者一个说法,让他们相信医生确确实实尽力了,很多矛盾都能化解。
同时,卫健委也该对医疗腐败等重拳出击,如前所述,很多医患矛盾,其实就是小部分害群之马造的孽,让大部分无辜的优秀医生背锅了。
那么只要及时把这部分人清理出去,保证医生队伍的纯洁度,患者的信任就会随之重建。
其实有时候很反感把医生这个职位抬到很高的位置,给他们过多的美誉。
不是说他们不配,而是当我们给一个群体加上许多道德荣誉时,往往意味着他们的物质回报与付出不匹配,需要道德名声予以填补。
老师、护士、清洁工,都是这个道理——过度强调奉献性,不给实际的好处,何尝不是一种道德绑架?
我想,对大多数优秀勤劳的医生来说,与其在互联网上博一个美名,不如给他们减些压力、加些工资来得实在。
对此,你怎么看呢?
来源:综合网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