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P中正常病例的结算基于病种分值和医疗机构等级系数,而费用异常病例则需要通过特殊校正系数进行结算。本文将重点探讨正常入组病例与费用异常病例的结算规则。 DIP病种成组的步骤和规则是什么? 各地进行DIP聚类组合主要包括几个步骤,分别是采集历史病例数据,聚类形成核心病种,形成综合病种。组织开展临床认证和最终确定本地病种目录库几个过程。 第一个是历史数据的采集及治理,要把区域内最接近现在的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的患者的全部住院病例都进行汇集整理进行数据的清洗,第二个是形成核心病种,按照病种聚类的规则,就是主要诊断+主要操作,以及2.0版里面的次要其他相关操作,这样的规则去形成核心病种。那么核心病种一般是有这个病种的临界值的。比如说达到15例或者达到总病例数,能够覆盖总病例数90%这样水平的这个病例数,作为这个核心病种的一个临界值取值的标准,那么剩下的就形成综合病种。通过历史数据形成的病种是一个基础的库,需要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所以要组织开展临床认证,请定点医疗机构的相关专家,相关行业学协会这些专家一起来认证这个组别的科学性,这些病种是不是符合临床的实际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最后确定本地的病种库。这个本地的病种库也就是各统筹区。比如说这个地方是地市级统筹的那就是地市级的病种库。如果是省级统筹的,那就是省级的病种库。 DIP中正常入组病例怎么结算? DIP结算时,根据当年病例的入组,各医疗机构当年入组的例数,各病种分值和医疗机构等级系数计算出相应的分值。结算公式为:病例的分值=该病例所属的病种分值*医疗机构等级的系数。 DIP中费用异常病例怎么结算? 通过疾病的严重程度辅助分型,个体特异变化后校正,仍有部分的费用异常的病例。具体结算如下:费用超低的病例一般将费用低于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DIP病种支付标准50%的病例作为费用超低病例,费用超低病例的分值=该病种所属的病种分值*医疗机构等级的系数*费用超低病种分值校正系数。 二、费用超高病例一般将费用为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DIP病种支付标准2-3倍的病例,作为费用超高病例。费用超高病例的分值=该病种所属病种分值*医疗机构等级系数*费用超高病例分值校正系数。 在DIP病种成组过程中,主要遵循数据采集、聚类形成核心病种、临床认证和最终确定本地病种库等步骤。通过病种分值和医疗机构等级系数进行结算,确保合理公正。同时,针对费用异常病例,采取校正措施以解决其费用过高或过低的问题。总的来说,DIP病种成组旨在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使病例的结算更加科学、公正和高效,确保医疗质量的同时控制医疗成本。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