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在政策指导下适当转型,开展符合自身特色的医养结合工作,或会给机构带来意外惊喜。
12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各地要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健康老龄化,不断增强老年人健康养老获得感。文中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要求是:建立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机制。
笔者在实际走访中了解到,今年不少县域龙头医院乃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运营中遭遇困境,部分在医养结合领域做得出色的医疗机构,在竞争中闯出了一条新路子。结合国家多部门联合发布的这项文件,可以想象在未来的数年内,医养结合工作的开展是大有可为的。
乡镇卫生院运营遭遇“困境”
前不久,笔者前往郑州、南阳、新乡等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走访时,不少医院的“掌舵人”谈起实际运营时苦笑连连,一位院长明确表示,自年初至今,其已亏损超80万元。甚至其坦言,当地的县医院亏损已破千万元大关。
谈及原因,这位院长总结说:
其一是药品零差价政策。当然药品零差价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好事,患者抓药更便宜了。但对于医院而言,药品进入卫生院后,或经历药品破损、药品过期等情况,这些亏损是客观存在的。
其二是缺乏人才,特别是专技人才。人流量和服务能力是呈正相关的,乡镇卫生院在引进人才时号召力不足,招不到人、留不住人是硬伤。一旦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医院将面临“无人可用”的尴尬。为此上述院长也在四处奔走,呼吁上级医疗机构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支持力度,提高医院服务能力,把患者进一步留在基层。
其三是设备不够先进。不少患者在体检时发现,卫生院的生化检验报告与县医院数据出入较大,于是部分患者逐渐把体检的第一选择放在了上级医疗机构。患者流失导致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减少,业务收入减少导致医院没有资金引进先进设备,如此陷入了“恶性循环”。
于是,这位院长走访了多家运营良好的医疗机构,发现医养结合工作利于医院运营,于是召集医院领导班子开会,多次探讨要发展这项业务。
医养结合是否是一项突破口?
整体而言,目前开展医养结合模式的医疗机构分为:医疗机构为主,内设养老科室;养老机构为主,内设医疗机构;医疗机构与养老院相结合,医院负责“医”的环节,养老院工作人员为老人服务平时生活;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模式等。
以我采访过的辉县市共济医院为例,该医院是河南省确定的第一批医养结合示范项目25个建设单位之一,托管了辉县市相当规模的医养结合工作。除了医院本身开展的医养结合业务之外,共济医院长寿公寓总院还全面承担着当地市委、市政府和民政系统牵头实施的辉县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等,名气不小。如今不仅是当地,周边多个地区的老人也慕名而来到此养老。
据介绍,辉县市人口有90万左右,其中65岁以上老人9.8万左右。当然,这项工作也非一日之功。共济医院相关负责人李喜琴表示,在2008年其医疗机构运行之初,也曾遭遇“至暗时刻”,但经过多年的探索以及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其医养结合工作正在向好发展。
再看常州市金坛区薛埠镇茅麓卫生院。2023年3月茅麓卫生院在住院部四楼开设了护理院病区,开放床位52张,配有医生跟护士各1名,并聘请专业护理服务公司人员5名,平均护理4-5名“院民”,也可以根据“院民”的实际需求配备护理员。截止2024年9月底,护理院共收住“院民”166人次。为了更好的服务老人,今年5月,茅麓卫生院在三楼开设了康复锻炼室,配备了OT综合训练台,平衡杠、训练用阶梯、滑轮吊环等,每周由医护及护理员陪同前往进行康复锻炼。
运营方面,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医养结合项目特别是在医疗机构里居住的老人,其费用是不走医保报销的,多是自费,这样就减少了乡镇卫生院的不少沟通成本,保证医院的“现金流”。
医养结合工作怎么做?
一位在某地卫健委养老板块的负责人表示,对于很多医疗机构来说,发展医养结合工作存在很多难点,比如需要多重手续:划分医养区域后续的基础建设、内部装饰、养老病床、养老设备等配套设施需要一定资金,传统乡镇卫生院恐难支撑;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紧缺。
《意见》中谈到,计划开展医养结合的相关部门可从以下工作做文章:
第一加强质量管理。比如各地要高度重视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指导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相关机构切实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推动解决影响服务质量的突出问题,为老年人提供规范、安全、优质的医养结合服务。文件也专门谈到,鼓励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纳入紧密型医联体统一管理,推动按照病情需要和资源分布双向转诊,促进医疗服务有序衔接,牵头单位要加强督促指导、业务支持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此外无论是“医办养”还是“养办医”,都要分别符合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的建筑和消防等要求,实行分区管理。
根据这部分文件,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和上级部门加强沟通,及时报送自身计划开展医养结合相关业务的可行性报告。
第二是提升服务质效。团队方面,包括围绕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建立由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康复治疗人员、医疗护理员、养老护理员、健康照护师(长期照护师)、健康管理师、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等组成的服务团队,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综合连续的健康服务。此外,深化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在养老机构设立执业站点和家庭医生工作站,提供就近就便的医养结合服务。
对于大多数老年人而言,更喜欢居家养老。所以《意见》指出各地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健康管理服务。
同时,文件指出要推进“互联网+医养结合”,充分利用现有服务平台,推进医疗、养老服务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医养结合机构实现院内老年人医疗与养老服务信息的共享共用。各地也可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开展中医养生保健、营养指导、药膳食疗等活动。
队伍建设方面,要壮大服务力量,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落实支持医务人员从事医养结合服务相关政策,细化配套措施,在人才招聘、使用和培养等方面向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倾斜。文件还鼓励各级卫生健康、民政部门要拓宽院校培养与机构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培训路径。推动职业院校加强护理、医养照护与管理人才培养,支持医养结合机构、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老年医学特色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接续性医疗机构为教学实践和学生实习提供服务岗位。
基层医疗机构可以主动和高校开展合作,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基地,表现优秀者可留任,但是待遇方面,或还需要更多政策支持。
第三是保障服务安全,包括确保医疗服务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文件要求各级卫生健康、民政部门要分别对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进行行业监管,纳入行业监督抽查范围。同时做好传染病防控。
对于计划开展医养结合工作的基层医疗机构而言,《意见》无疑是一个正向信号。如今我国正面临老龄化趋势加剧现状,做好医养结合工作,无疑是在为未来做好铺垫。
来源:基层医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