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8场),全面介绍河南省“十四五”时期建设公共卫生体系的总体情况。
图源:河南省卫健委
2507个乡镇社区建成中医馆,实现中医药服务村村覆盖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黄红霞在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河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质提速。截至2024年底,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2.07%,连续多年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级诊疗体系逐步完善
“十四五”期间,河南不断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努力实现“看大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的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90家县级医院达到三级综合医院水平,119所乡镇卫生院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
深化医改和医学科技创新
河南推动建立健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机制,组建180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行政、人事、财务、业务、用药、信息、后勤“七统一”管理。
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河南持续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和重大传染病疫情救治体系,疫情防控实现平稳转段,重点传染病防控形势保持稳定。脑卒中、高血压、癌症市县级防治中心实现全覆盖,慢阻肺、糖尿病防治中心实现市级全覆盖。
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步伐
53个专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项目,66个县级中医院纳入国家“两专科一中心”项目。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实现中医科室全覆盖,2507个乡镇社区建成中医馆,基本实现村村有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开展,“百市千县”中医药市集参与人次达到810万。
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
河南省深入实施健康河南16个专项行动,加快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聚焦老年痴呆、听力损失、口腔疾病等健康关切,全面实施老年“六健”专项行动,持续扩大老年健康服务供给。
郑州市如何全面提升公立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保障群众健康?
一是全面落实党建引领
设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三医”协同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是双向提升诊疗能力
全面落实公立医院六项投入,累计撬动100多亿元用于公立医院建设升级。先后获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6个、省级医学中心2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21个。
三是高效下沉优质资源
实现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15家,紧密型医共体实体化运行8家。县域医疗中心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全部建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公有产权村卫生室达到95%以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融入党建引领网格化高效能治理,组建家医团队近3000个,重点人群签约率达86%,基本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等小病在乡村解决”。
四是优化为民服务品质
在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均开展便民就医“少跑腿、优流程、提质量、强能力”系列举措,诊间支付、病区结算、医保电子凭证全场景应用等功能实现全覆盖。患者院内诊疗时间缩短1小时,支付时间缩短至2分钟以内;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330项;次均费用相比普通住院降低7200余元,群众看病就医更加舒心。
周口市在“十四五”期间给群众带来了哪些健康实惠?
周口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杨敏介绍:这几年,我们借助示范项目的带动,“三医”协同发力,持续推进医改,医疗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一是做强市级龙头
周口市推动市级医院和国内高水平医院合作,共建区域医疗中心,实施“名医领航”计划,吸引知名专家来周口设立工作室,加强重点专科建设。通过这些举措,带动开展了172项新技术。2024年,心血管、呼吸、神经疾病这三个专科的区域医疗中心,年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和手术量,分别比2021年增长了92%、71%和46%,老百姓到外地看病的情况明显减少。
二是夯实基层基础
我们加大投入,完成了县级医院的升级、乡镇卫生院的达标改造,村卫生室也实现了标准化。加强巡回医疗服务,把专家、技术和管理送到基层,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好的医疗服务。
三是强化市县一体
我们把市、县、乡、村的医疗机构整合成3个医疗集团和22个县域医共体,实行统一管理,让大医院和社区医院之间的转诊更顺畅。建设互联网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推动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市县”。
四是推进信息赋能
我们搭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打通医疗、医保、医药数据,实现了跨部门共享与多层级应用,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统一部署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帮助基层医生科学诊断、合理用药,规范了诊疗行为,提升了基层首诊能力。近期,我们还将上线“健康周口”小程序,用户通过手机不仅能查询个人健康档案、检查检验报告、住院信息,还能挂号预约、申请建家庭病床等。
五是改善就医体验
我们推出了28项便民就医措施,包括智慧导航、诊间支付、病区结算、线上复印病历、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等,真正做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患者在医院的停留时间大大缩短。还推出“一次挂号管三天”、家庭病床、“互联网+护理”等服务,老百姓看病更方便了。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为患者节省了5300多万元。推行按床日、按病种等医保多元支付方式,开展“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优价的药品,还能医保结算报销,负担也更轻了。
来源/河南省卫健委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