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健委委属委管医院陆续披露2024年部门决算,作为医疗“国家队”。44家医院涵盖全国顶级综合医院和权威专科医院(精神科,妇产科,儿科,肿瘤科,口腔科,五官科等)。不少医院正全力建设或筹建国家医学中心,与预算收入相比,决算数据更准确地揭示了这些金字塔尖医院过去一年的运营概况。读者亦可结合上海市级及在沪委管医院的预算收入进行对比观察上海市级和在沪委管医院预算收入观察:中山瑞金持续领跑,六院九院首破百亿。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决算收入首破百亿,至此已有12家委管委属医院收入破百亿。2.各家收入以事业收入为主,其中仅8家财政拨款占比为10%以上,两家肿瘤专科医院(复旦肿瘤,中山肿瘤)财政拨款占比低于2%。3.悲欢并不相通,五家医院收入出现负增长,运营压力逐渐传导至金字塔尖。2.本文收入包含本年决算收入和结余之和,可能与其他公开文章口径不同,部分文章不考虑结余。若感兴趣读者较多,可提供一版不考虑结余数据,欢迎留言私信探讨;3.决算收入仅为观察医院发展一个侧面,总量数据仅客观反映各家医院收支情况,与各家医院薪酬水平,患者医疗开支增减等无直接关联;4.数据为计算机程序解析,可能出现谬误,欢迎留言指正。前五龙头医院仍然保持不变,华西医院,上海中山,武汉同济,武汉协和,北京协和在大基数前提下仍然保持增长,华西医院更是录得两位数增长。此外,上海华山医院增长15%,从100亿跃升至115亿,超车多家医院来到第六位。百亿医院从9家增至12家,其中3家医院决算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包含一家综合性医院(北大第一医院),两家肿瘤专科医院(医科院肿瘤和中山肿瘤)。医科院肿瘤医院大增43%,主要得益于廊坊院区投入使用,但当下肿瘤疾病检出和发病持续增加,叠加新技术新疗法,异地医保结算便利,共同推动了头部肿瘤专科医院业务量的快速攀升。复旦肿瘤也实现了14%的增长。尽管作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承担着医改公益性职责,但这些‘国家队’医院的财政拨款占比普遍不高。44家医院中,36家财政拨款占比在10%及以下,26家财政拨款在5%以下。复旦肿瘤和中山肿瘤更是均为1%。当前小医院关停并转已不鲜见,值得注意的是,国家队中也有5所医院出现负增长,包含西交一附院(-0.03%),吉林中日联谊(-3.87%),山东齐鲁二院(-3.68%),中山眼科(-2.25%),四川华西四院(-1.69%)。整体下降比例并不大,从决算明细数据来看,主要是结转结余收入调整导致,业务收入整体还属平稳。等到2025年决算出炉,其发展变化趋势能够被更清晰准确观察。即使对于收入保持增长的医院,也能看到决算报告中提到“申请短期借款来缓解医院资金压力”。委管委属均为所在地区头部医院,具备较强的抗风险和调节能力,都有较大的转圜空间。更令人担忧的还是数量更为庞大的中小医院。经济形势叠加医改加速,粗放式扩张已是过去时,提质扩容知易行难。头部医院如何引领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值得继续观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