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科室是医院的前线阵地,直接承担着诊断、治疗、护理等核心医疗任务,是医疗质量的核心保障。行政后勤虽不直接参与诊疗,也始终围绕临床需求开展工作,是临床高效运转的“隐形引擎”。临床部门与行政后勤部门本应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共同维系着医院的运行与发展。


近日,湖南省的两则医护人员通过网络问政平台红网《百姓呼声》栏目留言,投诉行政人员“折腾”的新闻在医疗圈引发广泛热议。

一则投诉中,医护人员称,近期医院通知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在休息日或下班后,存在被强制或变相强制参加参加演讲比赛等活动。另一则投诉中,医护人员投诉称,“白天累死累活抢救人命,晚上还要被逼着说学逗唱(讲脱口秀)。

相关医院都给予了及时的回应,却没能抵得住行业热议。

在医疗系统的日常运转中,临床科室与行政后勤部共同维系着医院的运转与发展,然而由于各自工作差异带来的小“摩擦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医院管理中各部门角色定位、资源分配、管理逻辑等深层问题。

两起投诉引发行业热议

10月10日,有网友在湖南省网络问政平台红网《百姓呼声》栏目留言,请桃江县人民医院停止折腾医务人员的工会活动。


投诉人言辞犀利:“贵院是把救死扶伤的医疗机构改造成马戏团了么?白天累死累活抢救人命,晚上还要被逼着说学逗唱。你们行政楼那群天天吹空调喝枸杞的爷是不是觉得,医护人员都是铁打的金刚不坏的罗汉?”

该投诉人继续吐槽称:“病人躺在走廊等床位,你们在搞脱口秀;病房忙得脚不沾地,你们逼着护士背演讲稿。建议直接将绩效考核标准改为:抢救成功率占30%、节目好笑度占70%。“毕竟在贵院看来,会治病的医生千篇一律,能讲脱口秀的白衣天使万里挑一。医护人员不过是随时能拉出来耍猴戏的,医治病患哪比得上给领导政绩贴金重要?

最后,还不忘送贵院领导两句忠告:要么赶紧把活动经费换成除颤仪,要么直接给行政楼挂上“曲艺协会”的牌子。

无独有偶。10月7日,也有一名网友在《百姓呼声》栏目留言,投诉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某医院“不合理占用医护人员业余时间组织活动”。

投诉原帖显示,作为临床一线工作人员,我们日常工作本就强度大、精神压力(大),宝贵的业余时间是我们缓解疲劳、陪伴家人、恢复精力的必要保障。然而,近期医院通知在休息日或下班后,强制或变相强制要求我们参加“有爱有家有为”演讲比赛等活动。

投诉者认为,这类活动既占用法定休息时间,又加重医护身心负担,有损职业幸福感和身心健康。另外,每年的护士节和医师节是他们“最恐惧”的日子,名义上是过节,但是面临的不是理论考试就是操作和其他类型的比赛。

投诉者直言:“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我们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完成这些任务,真的身心俱疲,如果领导们有时间又有精力,请领导们来参加这些比赛,让我们来当一次观众可好?”

投诉帖要求,医院立即停止在业余时间强制组织非紧急、非必要的活动,并严格遵循自愿原则,明确不与任何形式的绩效考核、职称晋升等绑定。

对于上述投诉,10月11日,院方作出回应,称“医院始终将医疗工作和患者安全作为一切活动的根本前提。开展的职工文化活动,旨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缓解工作压力,所有活动均严格遵循自愿原则,未对正常医疗秩序造成影响。”


另一则回应称,医院正式发文均以鼓励和自愿参与为前提,从未设定强制要求,也绝不与任何绩效、考评挂钩。


10月14日,据桃江县卫健局工作人员介绍,医院已经开会投票表决,取消了演讲比赛活动。

临床和行政

本应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

有网友吐槽说,一台又一台的手术,一轮又一轮的查房,一份又一份的病历,医护人员已经累到无力抱怨。现在却还要被逼着去演小品、说脱口秀、跳集体舞——这不是关怀,这是折磨。

让医护存在不满的是,行政人员可以准时下班,而临床医护却要在完成表演任务后,回到科室继续加班完成本职工作……

其实,医院临床和行政部门对于医疗机构正常运转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只是存在岗位属性和定位差异。

临床科室是医院的前线阵地,直接承担着诊断、治疗、护理等核心医疗任务,是医疗质量的核心保障,更是医院品牌与口碑的塑造者。

行政后勤部门虽不直接参与诊疗,也始终围绕临床需求开展工作,是临床高效运转的“隐形引擎”。

临床部门与行政后勤部门本应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共同维系着医院的运行与发展。然而,“矛盾”又是从何而来?

关于行政部门在医院内部的定位,临床一线人员和行政部门之间是存在着巨大的认知差距。在临床医生眼中,他们认为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叫做“行政服务部门”,但是行政部门的人给自己的定位往往是“行政管理部门”。

长期以来,审批流程冗长、反馈机制滞后等问题,让临床人员在面对患者需求时,还要分心应对各类行政事务。

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医院曾存在行政后勤人员超编、年薪占比过高等结构性问题,导致“医护人员养活后勤”的分配失衡,加剧了一线人员的不满情绪。

多地尝试多措并举化解难题

实际上,临床和行政人员之间的小摩擦,折射出的是医疗体系中角色定位、资源分配、管理逻辑的深层问题。

在理想的医院生态中,行政后勤部门应兼具“管理者”“支持者”“服务者”三重角色。

作为管理者,需通过制度规范确保医院运营合规有序;作为支持者,需为临床提供设备、人力、财务等资源支撑;作为服务者,需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主动优化服务流程。

相应地,临床部门也需理解后勤管理的复杂性,在提出需求时兼顾可行性。唯有双方建立“需求-响应-反馈”的闭环沟通机制,才能实现从“对立”到“共生”的转变。

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持续深化,多地也探索出一些初见成效的做法。

10月13日,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周卫兵阐述了职能科室与临床科室之间协作共生的重要性,强调职能科室要主动转变角色定位,从传统的“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

周卫兵提出,要优化服务策略,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以简化审批流程,建立快速反馈机制并严格落实“首接负责制”。

他要求职能部门深入临床一线,借助“P-MDT”党建查房等机制主动收集需求、解决痛点,树立“医院整体效益优先”的共同目标,着力构建“临床-职能后勤”命运共同体,打造“优质高效、患者满意、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医院运营新模式。

今年7月,湖南株洲某三甲医院召集全院行政部门人员召开动员部署大会。

会上,该院党委书记言辞犀利:”少在临床面前摆谱!你们要清楚,医院的核心是临床一线,行政部门的职责是服务好医护,不是给他们添堵!”

同时,该院全面启动“三提一转”(提服务、提效能、提形象,一切围绕临床转)行政部门作风建设行动,为临床解难事、办实事,“不让临床到行政部门办事来回折腾”

这位书记要求行政人员主动走进临床一线,“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 则倒逼流程简化,这些措施将行政部门的考核标准从“完成管理任务”转向“服务临床成效”,本质上是将行政职能从“管控者”转变为“支持者”。

这也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医疗服务的价值链中,临床一线的效率与体验,应当成为医院管理的价值坐标。

此外,近年来,多地也开始进行去行政化改革,通过优化临床与行政后勤人员年薪结构,压缩编制,精简机关人员规模等措施,推动后勤服务向“精准化、高效化”转型。这本质是资源向临床一线的倾斜,是对“价值创造”的重新定义。

只有当临床与后勤形成合力,医院方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医院院长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