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国保宁制药宣布:公司已和赛诺菲签署资产收购协议,以最高1.75亿欧元(约合14.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赛诺菲经典抗肿瘤药物泰索帝(Taxotere,多西他赛注射液)的全球业务权益。


赛诺菲此次出售原研药的原因至少有3个:


第一泰索帝2008年专利到期后,销售额从其巅峰时期迅速回落。尽管去年全球销售额仍有约7000万欧元,但对赛诺菲整体营收贡献已非常有限,已被归为“非核心业务”。

第二,第五批国采泰索帝遭遇致命一击,集采前302.4元/支的价格直接降至22.6元/支,降幅高达92.52%。再加上恒瑞等仿制药企围剿泰索帝市场持续缩水,使得其成为被剥离的“必然选项”。

第三,出售泰索帝符合赛诺菲Play to Win战略,所获的资产将用于聚焦创新药和疫苗。

保宁制药此次选择“接盘”,一方面是看中该原研药的“剩余”价值;另一方面,是首次获取药品的全球业务权利,希望依靠此正式打破区域市场局限,跻身抗癌药领域MNC行列。

近年来,一众MNC如罗氏、辉瑞等企业纷纷选择收缩成熟药业务,聚焦创新药物研发。就在前几天市场再次传出消息,诺华中国的眼科业务可能整体出售给中国康哲药业。

在这一过程中,药企选择“扫货”,抓住机遇,上演一场“双赢”交易。


01

“剥离”原研药的背后


泰索帝1995年批准上市,是一种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广泛用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等实体瘤治疗。全球市2010年专利到期,价格下降70%。


其销售峰值在2009年达到约21.77亿欧元此后一路走低,直到现在。2024年,泰索帝全球营收已经下滑到7000万欧元。


中国市场,其核心专利于2008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利复审委员会宣告全部无效,此后仿制药企业陆续进入市场


2021年6月,泰索帝被纳入中国第五批国家药品集采泰索帝集采前302.4元/支的价格直接降至22.6元/支,降幅高达92.52%。再加上恒瑞等仿制药企围剿泰索帝市场持续缩水,使得其成为被剥离的“必然选项”。


这已经不是赛诺菲今年以来第一次“剥离”原研药,此前8月,由于市场竞争压力以及供应链问题,赛诺菲宣布波立达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在剥离非核心资产的同时,赛诺菲也在集中火力押注创新疗法与全新赛道:2025年6月,赛诺菲宣布以91亿美元收购美国生物制药公司Blueprint Medicines,增强其在罕见免疫疾病领域布局;2025年8月,赛诺菲宣布与Arrowhead 的子公司维亚臻(Visirna Therapeutics)签署资产购买协议,获得四种在研心血管代谢候选药物。


不仅如此,2025年2月,赛诺菲将其消费者保健业务Opella 50%的控股权出售给CD&R,聚焦创新药,交易的价值约为150亿美元。


这种战略取舍在MNC中并非个例,罗氏、辉瑞等企业也在收缩成熟药业务,聚焦创新药物研发。就在前几天市场再次传出消息,诺华中国的眼科业务可能整体出售给中国康哲药业,明确精简非核心赛道,将资源集中投向心血管、肾脏及代谢,肿瘤,免疫,神经科学四大核心领域。


据医保局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已有161种进口药未在我国再注册,其中不乏过去临床常用的知名药品。如,GSK的乙肝药阿德福韦酯片(贺维力)、礼来的盐酸托莫西汀胶囊(治疗多动症)以及抑郁症药物“百忧解”分散片等。辉瑞的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抗感染)撤网。


图 | 部分原研药撤市名单及原因

图片


这背后,MNC在中国的角色已然发生了显著转变。


随着中国药企创新研发能力的持续提升,MNC必须将更多资源投向创新领域以保持竞争力;原研药的盈利能力逐渐减弱,通过不断推出创新产品来实现盈利,或许将成为这些MNC新的增长路径。


02

药企“扫货”,一场双赢交易

着MNC聚焦核心业务,逐渐剥离非核心、成熟产品的同时,创新药企抓住MNC战略收缩的机遇,凭借“低成本运营+本地化渠道”优势接盘成熟资产,上演一场“双赢”交易。

此次接盘的保宁制药,就是其中的代表。

保宁制药成立于1963年,总部位于韩国首尔,其核心业务覆盖抗癌药、心血管药、胃肠道药三大领域。

近年来,保宁制药一直希望将业务重点放在肿瘤领域,此次收购也并非保宁制药在抗癌药领域的首次布局。2021年,保宁制药收购了礼来的抗肿瘤药物健择®(吉西他滨)在韩国的业务;2023年,保宁制药又收购了礼来的抗肿瘤药力比泰®(培美曲塞二钠)在韩国的业务。

此次,保宁制药选择收购泰索帝全球业务,是保宁制药首次获取药品的全球业务权利,正式打破区域市场局限,跻身抗癌药领域MNC行列。

更有甚者如高瓴资本直接接盘MNC中国区公司,9月12日,业内传出消息:BMS将出售中美上海施贵宝60%股权,以及数款仅在中国大陆市场制造和销售的药品,接手的可能会是高瓴资本。这中国第一家中美合资药企,比西安杨森、中美史克都要早。

早之前的康桥资本,直接操刀的海森生物,多次拿下跨国药企卖掉的的成熟产品,通过整合团队、集中生产降低成本,过气的原研药也能挣到不少钱。

回过头来再看,MNC剥离的品种确实给市场带来了重新洗牌的机会,国内创新药企也趁此大势接受外资优质资产,为自身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