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含糖饮料的消费量在全球范围内急剧增加。大量的研究表明,过量摄入含糖饮料与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疾病风险增加相关。还有研究显示,经常饮用软饮料与抑郁症风险增加存在关联。然而,尚不清楚软饮料消费导致抑郁症的潜在机制。
近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研究团队在" JAMA Psychiatry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Soft Drink Consumption and Depression Mediated by Gut Microbiome Alterations "的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经常饮用含糖软饮料,与增加抑郁风险以及症状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尤其是女性,软饮料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增加Eggerthella菌的丰度,通过肠-脑轴影响大脑功能,从而增加抑郁风险。
图:论文截图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932名参与者,年龄在18-65岁之间,包括405名抑郁症患者和527名健康对照组,分析了软饮料消费与抑郁症诊断和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联,并分析了肠道菌群变化在其中的作用。
结果发现,较高的含糖饮料摄入量与增加抑郁风险以及症状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在女性中,这一关联更强。
进一步对肠道菌群分析发现,在女性中,含糖饮料摄入量与Eggerthella菌的丰度增加显著相关,且会导致肠道菌群α多样性下降,表明含糖饮料摄入导致肠道菌群失衡。
中介分析发现,Eggerthella菌部分介导了软饮料与抑郁症之间的关联。
中介分析(图:论文截图)
对于其中潜在的机制,研究指出,
首先,软饮料消费与肠道中Eggerthella菌的丰度增加显著相关,其在抑郁症患者中含量较高,并且被多次指出是一种与抑郁症有因果关系的促炎性细菌。
其次,Eggerthella菌会减少抗炎的短链脂肪酸丁酸盐的产生,丁酸盐对维持肠道屏障健康、抑制炎症和神经健康至关重要。
第三,Eggerthella菌可能消耗色氨酸,而色氨酸是合成血清素的前体,血清素是一种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
第四,软饮料中富含单糖,过量的单糖会促进促炎菌群的生长,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影响心理健康。
最后,软饮料中还含有人工甜味剂和防腐剂等,这些添加剂会进一步破坏肠道菌群平衡。
综上,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软饮料增加抑郁风险的潜在机制,结果表明,饮用软饮料可能会改变肠道菌群,进而通过肠-脑轴影响大脑功能,最终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
参考文献:
https://dx.doi.org/10.1001/jamapsychiatry.2025.2579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