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北京发布了《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计划;

7月30日,上海市发布了《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作为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具有航标和示范性的两地,政策方面有哪些异同?





1
对比





北京上海
期限2024-20262024~ 2029731 
重点方向细胞基因治疗、脑机接口、合成生物学;
基础研究:脑认知原理解析、衰老机制;
应用基础研究:生殖健康疾病、疑难罕见疾病;
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基因编辑。
细胞与基因治疗、mRNA、合成生物、再生医学;
高端医疗器械、先进制药装备及材料、现代中药研制;
基金支持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撬动社会风险投资每年200亿元。母基金225亿+各项财政支持;
转化研究打造5-10个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基地;
引导新建医院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支持提前谋划科技成果转化的功能布局。
建立贴息支持机制,CRO为高校科研院所提供新药临床前研究服务,年度贴息金额最高1000万元支持。
支持高水平医院开展医学创新和成果转化;
允许医院将无形资产作价入股形成的股权交由研究院代持并获得相应股权收益。
创新药研发支持稳定支持生命科学领域新型研发机构,打造5-10个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基地。
开展国内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并实现产出的1类新药,对不同阶段择优给予不超过研发投入的40%,最高分别10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支持;
仅需完成早期临床试验、确证性临床试验的细胞与基因治疗1类新药,最高分别
1500万元、3000万元支持。
每个单位每年累计支持金额最高
1亿元。
创新器械研发支持推动国际高端医疗器械产线落地,促进进口产品在京生产,提升医疗器械产值在医药工业中的占比。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产品,最高300万元
;以上产品首次取得注册证并落地生产的,再给予不超过研发投入的40%,最高800万元支持。
每个单位每年累计支持金额最高
3000万元
临床试验医学伦理审查结果互认;
将临床试验启动用时压缩至
25周以内
医学伦理审查结果互认;
临床试验启动前医疗机构内部整体用时压缩至
25周以内
医学伦理审查:主审机构受理后
15个工作日内开展审查并出具意见。
鼓励开发各种临床试验和产品责任保险,对投保企业给予实际缴纳保费的
50%,最高分别50万元、100万元支持。
审评审批建立全流程服务工作机制;
对接
NMPA,引导检测检验、临床试验和注册申报服务等第三方机构集聚发展。
药品补充申请审评时限压缩至60个工作日、药物临床试验申请审评审批时限压缩至30个工作日
强化注册审评跨前指导服务。
加快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审评。
应用推广进院:推动医疗机构建立定期召开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工作会议的长效机制。加强服务创新药申报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有关工作。市属医院对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本着应配尽配原则尽快入院。创新医疗器械可随时申报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满足条件的,机构可申请统一定价和医保论证。
医保支付:国家医保谈判药品
双通道,创新药械及相关技术服务纳入本市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S-DRG)付费除外支付范围。
进院:持续更新新优药械产品目录,在国家医保药品和新优药械产品更新发布1个月内,上海市医疗机构将相应创新药械以应配尽配原则配备使用。医疗机构不得以用药数量、药/耗占比等原因限制创新药械入院。
医保支付:对于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和创新医疗器械涉及的诊疗项目,实行医保预算单列支付、在
DRG/DIP改革中单独支付;对符合条件的高价值创新医疗器械、创新医疗服务项目,在DRG/DIP改革中独立成组、提高支付标准、不受高倍率病例数限制。对符合规定的新优药械产品,及时研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上市后推广:进行上市后评价、真实世界疗效评价、适应症拓展等研究,给与支持(
最高200万元)。
国际高水平临床试验吸引全球高水平临床试验和国内首创标志性项目,支持创新品种开展全球同步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CRO对接国际临床试验,最高100万元支持。
在海外开展高水平国际临床,
最高2000万元支持。
每个单位每年累计支持不超过
1亿元
国际注册支持药品国际注册和出口申请通过FDAEMA、欧洲共同体(CE)PMDA或世界卫生组织以及金砖国家、一带一路国家药品监管机构注册,并在当地实现销售的,择优给予不超过研发投入的30%,最高1000万元支持
重磅产品培育产出十亿元大品种30个。在沪研发并实现产出,且首次突破相关产值和规模的创新产品进行引导支持。
发挥国有投资基金作用,加强市、区两级政策扶持,鼓励相关产品扩大市场规模。
药企支持支持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创新基金,开展全球投资和并购。
支持营收规模
10-20亿元企业加速发展,力争三年内有15家企业实现营收规模50亿元以上。
支持企业单独或联合设立企业风险投资(CVC)
设立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支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
多形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人才支持孵育新增20家以上科学家领衔创办的前沿技术企业。
吸引战略科学家在京组建研究团队和实验室;
加强脑机接口、合成生物制造等领域顶尖人才引进,加大医药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交叉学科高端人才引进力度。
支持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全球顶尖科学家和大师级人物在沪开展颠覆性理论和技术突破,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给予支持。
中药支持推进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开发;
推动名优中成药大品种开展符合现代医学规范的临床应用,
推进院内制剂在医联体内调剂使用并向新药转化。
加强现代中药研制;
鼓励现代中药进行全球注册认证;
数据要素推动标准化、信息化临床研究数据共享,明确数据脱敏标准,打通医院之间数据链接。推动队列研究数据上链,医院间基因、细胞等数据共享;
打造若干高质量人工智能语料库和行业数据集;
在上海数据交易所设立生物医药专区,推动行业数据安全合规流动。





2
总结



可以参考阅读《全链条支持创新药方案》,看看全链条支持还有哪些短板)。

以及简读版《上海市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来了


总体而言,两地的投入都有真金白银,有所侧重,具体措施也不完全相同。

重点领域有所差异,也有交集。

相比而言,北京更偏重于产业、孵化器、园区,提及的中药比较多,上海在本土创新药研发各个阶段财政支持力度很大。

上海在鼓励转化方面,比北京支持力度大:允许医院将无形资产作价入股形成的股权交由研究院代持并获得相应股权收益。

在鼓励国际化方面,上海是首个认可国外注册包括“一带一路”的地方政策,赞!

政策制定者也在与时俱进,两地都非常重视实际的支持结果,言下之意自己体会吧。

来源:玲珑药事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