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纪委发布题为《大数据赋能公权力监督的浙江探索之二  一体推进“三不腐”的重要手段》的头条文章,介绍大数据筛查针对医疗设备采购监管实践。
文中提到,今年2月,按照浙江省纪委监委统一部署,临海市纪委监委聚焦医疗设备采购探索开展公权力大数据监督试点。
基于专业壁垒和行业特殊性,相较普通采购,针对医疗设备采购的监管门槛更高,且难度更大。
据临海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黄曼影介绍,接到试点任务后,市纪委监委以单价30万元以上为标准,归集全市23家公立医疗机构近些年来采购医疗设备的品牌、价格、供应商等信息1300余条。但由于不掌握其他地区同类设备相关采购信息,单纯依据设备单价很难发现问题。
国家近年已围绕医疗器械的区域性差价问题频频出手,但基于品类众多、型号复杂,以及地区经济水平、医院具体需求等客观差别,各地医疗设备采购信息壁垒尚未完全打通,单纯依靠人力监管难度极高。
文中提到,临海市决定从采购总金额入手,通过设立采购总额突增预警规则,系统自动标记出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某生物技术公司的异常交易:2018年耗材采购额同比激增74%。
从这里开始,大数据工具揪出腐败线索的能力开始充分展示。该市纪委监委将该公司社保参保数据和医院离职人员数据再次比对分析,发现市第二人民医院原职工郭某于2017年离职后,在这家生物技术公司任职参保。
后续调查显示,郭某利用此前的影响力与市第二人民医院设备管理科负责人袁某来往密切,进而发现袁某存在涉嫌以权谋私、利益输送等问题,目前袁某已被立案审查调查。
在涉及面广、对象繁多、事项庞杂的医疗医药领域,大数据监督极大提升了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精准度和穿透力。 
文中介绍,据统计,自2021年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发端,截至目前,浙江省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逐步拓展到招投标、医疗医药、民政等众多领域,累计产生红色预警信息19.8万条,查实率73%,转问题线索5.9万件,挽回损失14.09亿元。

《2025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简称《工作要点》)已于今年6月由国家卫健委等14部委联合印发,其中多项要求已在多地正式落地,相关文件也在迅速跟进。

例如,《工作要点》中提到,加强医药卫生领域新型、变异和隐形问题研判预警,紧盯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聚焦药品、高值医用耗材、医用设备、基建和信息化项目招投标、后勤服务等监管重点。

外,《工作要点》中提到的“发挥穿透式审计监督优势”,目前也在医疗设备招标领域成果频出。例如广东省近期审计了16家公立医院2022年至20246月药品医疗器械采购等情况,其中6家医院通过违规设置排他性参数等方式变相指定供应商,招投标程序流于形式,涉及医疗设备采购项13个、1.76亿元。
于源头治理的愿景,受贿行贿一起查正在加速推进。根据《工作要点》,要推动医药代表在医疗机构内的合规管理完善医药购销领域行贿人、受贿人黑名单制度和不良单位记录制度。
《工作要点》的第一部分为“全面强化纠风工作顶层设计”,其中在加强医药卫生领域廉政建设中提到要“深化以案促改促治”。
随着时代变化,医疗腐败也呈现出多种新的表现形式,目前带量采购模式下藏匿的腐败行为正在受到高度重视。
与此同时各类涉及医疗领域的巡视、巡查行动也在密集启动。
根据新华社报道,截至7月20日二十届中央第六轮巡视完成进驻工作将对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常规巡视,并会同有关省委巡视机构对10个副省级城市开展联动巡视。
文中提到,此次巡视要认真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次全会部署。次全会上指出,要着重抓好金融、国企、能源、消防、烟草、医药、高校、体育、开发区、工程建设和招投标等领域系统整治。
据悉中央巡视组将在被巡视地区2个半月左右,8月19日已进驻近1个整月。
从中央到地方,医疗反腐高压已通过各种形式辐射到行业全链条,包括设备招投标乱象等固有顽疾,将逐步被拔除。

图文来源:中纪委  新华社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