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工作由药师主导


处方点评作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与有效的重要环节,‌在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当下,生动体现出药学服务的价值。处方点评,是医疗机构以医院药学部为主体开展的对于医嘱用药及处方用药的适宜性、合理性审核工作,对保障临床安全用药具有重要意义。在点评环节中,药师对医师用药过程中的门诊处方和临床医嘱进行综合统计分析,预防、发现、解决临床用药中存在或潜在的用药问题,以达到促进临床药物合理使用的目的。
    

在我国,处方点评工作的进展一度不甚理想,甚至点评工作基本是由医师独立完成。北京积水潭医院药学部主任甄健存表示,近年来,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我国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持续加大对处方点评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求药师队伍在药学服务过程中切实发挥处方点评的主导作用。
    

据甄健存介绍,2007年5月1日,《处方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旨在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2010年,《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发布,首次将医疗机构的处方点评工作在制度来源、技术环节及操作流程层面以文件形式予以统一规定。明确将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将不合理处方分为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三类。
    

此外,《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明确规定,门急诊处方的抽样率应不少于总处方量的1‰,且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应少于100张;病房(区)医嘱单的抽样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应少于1%,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不应少于30份。
    

近年来,处方点评工作正逐步有序开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要求,要重点推进落实处方点评制度。2018年,《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要加强处方审核和处方点评,将点评结果纳入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指标,并与医师处方权授予、职称评定和医师定期考核、药师审核处方质量评价挂钩。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意见》,提出要加大处方审核和点评力度,当药师发现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等,应当及时与处方医师沟通并督促其修改,确保实现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用药。
    

“至此,处方点评工作的政策架构已经基本搭建完毕。”甄健存说。


在实践中探索优化


2010年,北京市率先启动区域性处方点评工作,成立北京市二三级医院处方点评工作组,开始了对北京市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区域性处方点评。
    

首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少不了前期的大量调研。“我们邀请了16位药学专家,按照两两成组的方式将他们分为8组,并在系统中抽取出100张处方,让8组专家背靠背点评。”甄健存告诉记者,将背靠背点评的结果进行比较时发现,各组专家的点评结果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人工点评处方的弊端由此显现: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并且容易出现疏漏和错误;由于没有统一的点评标准和流程,可能影响点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点评易依赖个人经验和直觉判断,缺乏科学依据和客观指标,从而造成主观偏见和错误判断。
    

如何找到一把尺子,即处方点评的统一规则?2013年,甄健存团队启动了《北京地区医院集中处方点评暨处方用药合理性评价体系构建与标准应用研究》首发项目课题,项目首次借助信息化技术对人工处方点评工作进行辅助,形成了涵盖感冒用药、孕期用药等13类处方点评的初步规范,实现了处方点评规则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也带领着北京市的处方点评工作走到了全国前列。


从事后评价到事先把关


2013年,北京市医管局开展集团化区域性处方点评创新项目,并将处方点评效果纳入各医院绩效分数,以此带动22家市属医院提升处方合理性的积极意向。同时,北京市医管局还开展了对计算机辅助处方点评软件系统的应用探索,将合理用药的诸多规则镶嵌进该软件系统,包括点评规则、合理用药相关指南以及药品说明书细则等。
    

处方点评软件系统让短时间内对海量的处方实施点评成为现实。软件系统会将处方库中抽取的大量处方,借助计算机系统将处方的医院信息、患者信息、医师信息尽数隐去,仅保留处方本身。由软件系统筛出不合理处方,按照不合理处方的分类方法将其分成若干个问题组,再经由临床药师和临床医师组成的不同专业的专家组对处方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
    

“这种经由系统点评后再由专家组人工点评的方式,使得处方点评规则得到持续优化并逐步走向同质化。”甄健存认为,要想实现大规模、精准规范的处方点评,软件系统的辅助必不可少。以北京市22家市属医院为例,在2014年首次进行区域性处方点评时,平均合格率在85%;2023年北京市属医院的区域性处方点评平均合格率已经能够达到98%。“从结果来看,处方点评对于临床实际用药产生了巨大影响。”甄健存说。
    

处方点评既然是由多学科专家团队根据处方信息对临床用药进行事后评估,为何不是先有居于用药行为前的处方审核,再有居于用药行为后的处方点评?甄健存坦言,彼时,在药学人才本就极为短缺的历史背景下,还暂时无法组建一支完备的临床药师队伍,同时对临床用药进行评估和审核。
    

“处方点评工作作为一种事后的点评,给了点评工作以更多时间和技术手段的支持,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性的评价。”甄健存介绍,通过这种研究性的评价方式,把在处方点评过程中找到的普遍的、严重的用药问题制定成规则,再将这种规则放到处方审核环节当中去,并加以信息化、算法、软件系统的支持,才有了今天较为完善、准确的处方规则。


强调多学科专家团队参与


在区域性处方点评中,为何尤其强调点评要由多学科专家团队参与?甄健存告诉记者,实际上,处方点评是一项技术性工作,点评的结果会成为医院管理的一种工具,作用于绩效管理。
    

“现场点评的专家组成员均具备临床高级职称,且分别来自呼吸、消化、心内、感染、肿瘤等诸多科室,药学点评组成员亦是来自上述科室的资深临床药师。此外,点评还附加配伍禁忌组、药物相互作用组等,以实现对处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点评。”甄建存说。
    

专家组继软件点评后的二次点评并非一定能给到临床一个完美答案,对于专家点评后提出的未有效解决的问题,北京市医管局会将这些问题当作科研任务分发给各医疗机构的总药师,对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将课题的最终研究结果镶嵌进审方、点评的系统,以不断完善处方规则。
    

除指导临床用药外,处方点评工作还促使临床医生更加认可药师审方的权威性。“许多临床医生在参与处方点评工作后,感受到了药师在合理用药层面强大的专业能力。”甄建存说。
    

甄健存表示,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将来,合理用药都有着非凡的意义。“随着越来越多新药的上市,药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服务好新药的临床研究,也要做好药品使用评价标准的研究。”甄健存告诉记者,要真正看到合理用药的意义,就会知道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在哪。

来源:健康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